“十二五”溫州市將構建國家級交通樞紐
發布時間:2011-08-08 點擊次數:748次“十二五”溫州市將構建國家級交通樞紐
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市計劃投資1500億元建設高速公路、港口、機場、國省道干線公路、物流基地等交通基礎設施,此外,還將投入巨資建設市域鐵路和城市公共交通。
市交通部門人士稱,大投入高產出是未來五年溫州交通發展的主格調。我市將傾力打造現代化交通,編織“1650”大都市快速交通網,構建國家級交通樞紐,改善溫州內部交通環境,提升對外交通水平。
交通對于大都市的意義,可以借用這樣一個比喻:快速交通網就像藤蔓,各中心鎮則像藤蔓上的瓜。通過快速交通網連接各中心鎮和功能區,可大大推進“1650”網絡型組團式大都市建設。
1500億投入,兼顧公路水路民航
到去年底,我市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為300公里。從實現零的突破到累計300公里,溫州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這一變化,大約花了11年時間。
那么,從300公里到600余公里,預計需要多長時間?答案是5年。
記者從交通部門了解到,在“十二五”期間,溫州高速公路累計通車總里程將新增300余公里,比現有高速公路里程增加一倍。
高速公路網是我市快速交通網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它的快速發展,彰顯我市交通建設投入的大手筆。
市交通運輸局負責人表示,“十二五”全市交通投資總量約為1500億元,投資額位居全省首位。其中公路交通投資1066億元,是“十一五”的6倍多,約占全省“十二五”公路建設總投資的三分之一,將新建、改建公路2200公里,開工建設223個項目;水路交通投資202億元,新建深水泊位15個以上,使溫州港跨入“億噸大港”行列;民航交通投資50億元,擴建航站樓、飛行區,力爭升級為國際機場。
今年交通重點建設項目實施44個,計劃完成年度投資104億元。其中,今年安排開工的有24個,在全市年度所有重點開工項目70個中占三分之一。在六類重點建設項目中,交通項目的開工數量最多,比開工項目數量排第二的社會發展項目多10個。
計劃今年開工建設的交通重大項目包括:溫州機場航站區擴建工程、溫州繞城高速公路西南線、沈海高速公路復線溫州段、金麗溫高速公路古岸頭互通、104國道溫州西過境公路、飛云江五橋、大門大橋二期工程、S1線市域鐵路等。
1500億投入,顯示了“補課”決心
位于東海之濱的溫州機場,是溫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雙“翅膀”。溫州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、總經理蘇友燦說,溫州民航客流近年來快速增長,去年突破年吞吐量500萬人次。然而,現在的溫州機場是全國500萬人次吞吐量以上機場中唯一沒有平行滑行道、唯一不是國際機場、唯一沒有駐場航空公司的機場。
硬件設施的不足,限制了波音747等大型飛機起降,也不能滿足旅客往返溫州與國際城市的需求。因此,機場預計在“十二五”期間用50億元投入,增加軟硬件設施,力爭早日升級為國際機場。目前,飛行區改擴建工程已在進行。
1500億元投入,其實也表達了溫州要在未來五年加大力度“補課”決心。
交通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“先行官”。溫州的經濟社會發展、城鄉統籌發展、大都市規劃……一切離不開交通發展。
然而,由于區位和地理環境的“先天不足”,加上投資“營養不良”,此前溫州交通建設進度明顯滯后,嚴重影響區域經濟社會發展。
從有關數據來看,“十一五”溫州公路水路建設總投資為208.7億元,是全省交通投資的十五分之一,其中公路建設投資為177.2億元,僅占全省公路建設總投資的十六分之一。全省未通高速公路有5個縣,溫州就占了3個。
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鄭黎明認為,溫州交通內堵大于外堵,區域內交通不適應仍然是制約溫州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,因此,溫州需要考慮解決沿海經濟發展帶交通走廊、經濟發達帶交通走廊建設以及疏港公路建設等問題。另外,綜合交通、城市交通等也很薄弱,亟待改善。
面對不足,未來五年,溫州將全面加強航空、水路、公路、鐵路、軌道、管道交通運輸建設,基本確立連接長三角和海西區、聯動中西部的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城市地位。同時,加快構筑“井”字形對外綜合性通道,在縱橫交匯地區設置內外連接綜合換乘樞紐,通過內部快速連接線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。 記者 林乃鵬